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固大明的江山,他制定了一系列详尽的制度与规则,上至皇权的统治策略,下到民间百姓的生活分工,

都被朱元璋一项一项仔细地记录下来!

这些,也成了大明的祖宗家规,成为了后世明朝帝王不可逾越的鸿沟!

天地虽大,祖制为尊!

朱元璋深信,只要他足够勤勉,留下了足够的治国经验,一定能保证后世子孙坐稳江山,享受安宁!

明朝朱家,超过周朝八百年基业,一点问题都没有!

可是,梦想绚丽多彩,现实却像寒冰一样刺骨!

不是八百年,不是六百五十年,甚至连三百年都没到!

试想一下,这样的结果,朱元璋怎能坦然接受呢?

所以,当张皓月那个确切无疑的年份数字说出来的时候,朱元璋表面是怒气冲天,心里头却是吓得不行!

因为那个数字太真实了,太精确了,细节里面,常常埋着最深的恐惧。

比刘伯温“六百年半出头”的预言,这话更让人震撼!

朱元璋虽然害怕,但不能表现在脸上。

他可是堂堂的洪武大帝,威严不容小觑,

怎么能让张皓月这小子看出一点苗头呢?

于是,只有怒火,成了他唯一的掩饰。

朱元璋瞪圆了眼睛,盯着张皓月,急着要他给个说法。

张皓月却反过来问:“皇上,您为何生气呢?”

朱元璋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慢慢地说:

“以前刘伯温说过,大明的国运只有‘六百年半出头’!”

“咱问他具体怎么回事,先生闭口不谈,只说天机不可泄露。”

“咱以为,大明君臣齐心协力,老百姓安居乐业。”

“咱自己从当上皇上以来,勤奋治理国家,爱护子民,怎么就看不到六百五十年的国运呢?”

张皓月微微点头,他知道刘伯温的话已经成了朱元璋的心病。

如果让朱元璋选择相信张皓月还是刘伯温,

刘伯温肯定是朱元璋心里的首选。

毕竟,张皓月来历不明,难以全盘信任。

张皓月接着说:“皇上有没有想过另一种可能?”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