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自古以来,贰臣都没有好下场,特别是江迪这种弑君卖国求荣之人,念在之前的诏书,易衡不好处罚江迪,给其一个百户的食邑,算是打发了。
文琼认为百户太低了,江迪应该给予千户侯的待遇!这让易衡颇为不解,这种卖国求荣,弑君之人,有资格享受食邑千户?要知道打下韩国的褚良和赵虎,他才打算封千户侯。
文琼解释道:“大王诏令在先,江迪弑君在后,按照既往不咎的原则,本来就不该处罚江迪,况且给予江迪重赏,可以立个榜样,大王毕竟还要征伐其他诸侯国,江迪这种恶劣行径之人,都能获得千户侯的待遇,之后投诚之人,肯定会更多。”
易衡认为文琼说得有道理,但是一来就把基调定得太高不太好,不仅之后不好封赏投诚之人,更是让攻城略地的将士寒心,千户的奖赏太过于丰厚,易衡考虑再三,决定给予六百户食邑,一来江迪只是补了最后一刀,没有第一时间打开韩都的大门投诚,二来这种弑君的行为太过于恶劣,易衡不想给予太高的封赏。
江迪的问题处理后,还有其他投诚的将领和官吏需要处理,与相府众人探讨之后,易衡认为平调或者降低职务,乃是最好的办法,待遇可以保持不变,权限一定要降低,贰臣之人,易衡用得也不放心,同样文琼也不敢委以重任,毕竟这个时代,还是非常看重气节。
对于这种安排,韩国投诚的将领和官吏还是非常满意,毕竟待遇没有变化,有些还是保留了职务,已经算是仁慈了。
确定好计划之后,易衡总算是接见了威国的使者,先是表达了歉意,直接找了个借口,什么身体抱怨,不方便接见使者。
威国使者自然心知肚明,什么狗屁身体抱怨,只是单纯的没有考虑好罢了。
不过能够与易衡见面,代表着威国的危机已经解除大半,威国使者首先言明了此行的目的,想要与风国联姻,定下娃娃亲。
易衡听完之后,很是不屑,说道:“本王的子嗣还年幼,最大的也没有十岁,此时订婚太早了。”
威使自然知道没有那么容易,说出了订婚的嫁妆,乃是一郡之地,可惜就算威使把整个威国送给易衡,易衡也很难同意,在他的眼中,威国已经是风国的疆域,既然这样的话,何须威国双手奉上。
依然以子嗣年幼为由,拒绝了威使的提议,威使沉默片刻后,说道:“大王果真对我国有所想法?”
易衡暗道这不是人尽皆知的事情吗?所以易衡非常干脆地说道:“不说没有,外使会相信吗?”
威使再次沉默,没想到易衡说话这么直,依然不肯放弃地说道:“大王如果不同意联姻的话,能否考虑让威国成为风国的附庸。”
易衡摇头说道:“威王与寡人同为诸侯王,怎么能成为附庸与宗主的关系,这不是陷寡人于不义之中吗?”
这下威使头疼了,联姻不接受,成为附庸也拒绝,摆明了没有谈判的余地,风国就是要继续征伐威国,威使叹了口气,说道:“既然如此的话,外臣告退。”
易衡点头说道:“对了,外使离去之时,顺道把贵国的公子已经接回去吧。”
威使浑身一颤,当时风国讨伐韩国之时,也是做出了相同的动作,提前让人送回质子,如今易衡摆明车马,就是要讨伐威国,并且近期就要动手,不然的话,没有必要着急送回质子。
威使脸色苍白地说道:“大王,没有回转的余地吗?”
易衡答非所问地说道:“外使,镜子打碎之后,还能复原不成?”
威使点了点头,不再浪费时间,直接施礼告退,前往了质子居住之地,准备领回自家公子。
公子回与易风同龄,刚刚才满7岁,哪里知道这次回去代表着什么,得知马上能够返回家乡,高兴的手舞足蹈,丝毫没有察觉到威使的情绪。
易风还亲自前来送行,送给了公子回一块玉佩,依依不舍的朝着马车挥手,还询问大鸿胪,多久才能与公子回见面,大鸿胪根本不知道怎么回答,一直支支吾吾,顾左右而言其他。
威王在得知易衡拒绝了联姻与附庸之后,顿时如坠冰窟,特别是看见公子回的回归,知道威国全完蛋了,风国不打算留一条活路。
威王有些绝望,他才成为国君几年啊!屁股下的椅子都没有焐热,就要面临这么大的危机。
为了不成为亡国之君,威王开始了横征暴敛,强行募军的同时,大量的征收物资,想要尽可能的抵抗风国的进攻,同时四处求援,希望邻国的燕国和赵国,能够帮助威国抵御风国的进攻,同时希望齐国和楚国伸出援手。
燕国自顾不暇,风国攻打韩国,让燕国白白吃下一郡之地,目前正在消化成果之中,尝到甜头之后,燕王认为任由风国攻打,好像没有什么损失,自己还能跟在身后捡便宜,所以拒绝出兵援助。
赵王还是以自身难保为由,同样拒绝出关,依然打算坚守故关,抵御风国的进攻,并且告知威使,风国不可能立即攻打威国,韩国好歹给易衡留下了两郡之地,没有几年的时间,怎么可能消化干净,况且风国的将士不需要吃饭和休息吗?哪有一直不断攻伐的道理!还是说风国的田地产量特别高,能够达到亩产百石的程度,否则怎么能支撑风军的消耗。
齐王同样认为风国不太可能攻击了,风军厉害不假,但是依然是血肉之躯,只要是人都有极限,不可能继续征伐威国,威王太过于担心了。
楚王倒是很想出兵,沿着水路攻击巴郡,夺回割让出去的疆域,但是廷臣反对的声音特别大,毕竟其他诸侯国都是没有动作,为何楚国要当冤大头,还是说楚国的水师有压倒性的优势。
楚国大臣担心也是有道理的,几次攻击风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