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健康,没有任何疾病,长的也不错。一直在家学中念书,虽然没有任何功名,但至少不胡混四处喝花酒,知道读书上进,虽然没有任何出挑之处,但也
“姐姐……”安五娘害羞起来。
安初萦笑着道:“虽说女儿家要矜持,但自己的事还是该有个成算的。”
尤其像安五娘这种几不靠的,亏得裴氏厚道,她自己也是有时运,订了一门不错的亲事。
“姐姐说的是。”安五娘说着不禁有几分感慨。
在这个家里,既没人会教她更不会有人管她,活的好还是坏,全凭自己。
安初萦笑着道:“罗家祖籍京师,书香门第之家。罗六爷的祖父乃是吏部三品大员。其父也有官职在身,家中子弟多走仕途,媳妇都是出身名门,女儿们也都嫁的不错,理国公府的四夫人,就是你亲大姑姐。”
最后一条是顺道打听来的,没想到会这么巧。不过也不奇怪,京城的高门大户就这么多,各家子女也多,从三代算起,各家之间都有姻亲。
“噫?”安五娘愣了一下,道:“理国公府的四老爷不是嫡出吗?”
大周嫡庶分明,嫡配嫡,庶配庶。嫡庶相配,要么是两家家世相差甚远,要么就是其中一方有问题。
“四老爷自小体弱多病,连个孩子都没留下就去了。”安初萦说着,声音中透着感叹。
男方身体不好,在挑媳妇的时候,自然要差一等的。就比如周氏,娘家相对势弱,周家才肯许以嫡女。
罗氏也是一样,罗家倒是家底甚厚,但怎么会舍得嫡女,许出一个庶女倒是舍得。
这就是家族利益之下,女子当了牺牲。
“唉,也是命苦。”安五娘不禁感慨。
安初萦道:“据说罗氏在理国公府还不错,过继了大房的一个儿子,总算有个依靠。”
可怜的是周氏,年纪轻轻守了寡,连个孩子都没有。
两人感慨几句,安五娘道:“姐姐怎么突然要跟着三老爷去青州,四娘一直闹呢,说不想去。”
就大房传来的消息,大夫人是打算把安四娘嫁到青州去,安四娘一直想高嫁,如何会乐意。
只是不管她闹,还是方姨娘闹,都改不了大夫人的主意。至于大老爷这个亲爹,压根就没管。
虽然她与安四娘有点不对付,但想到安四娘要远嫁他乡,她也有点伤感。
“有机会出门走走,也是好事一件。”安初萦笑着说。
安五娘却显得十分担忧,道:“这几日我跟着二奶奶出门,虽然还是有些闲言碎语,却也不用出门避祸。据说那孙氏己经被收了管家权,以养病为名,实为禁足。”
说到孙氏时,安五娘言语间带着恨意。要不是她与孙大夫人陷害,安初萦肯定能一直在京城呆着。
现在突然间跟三老爷去青州,虽然不像安四娘的婚事己经言明,只怕也有这个意思。
“状元府的家务事,随他们去吧。”安初萦淡淡说着,又道:“我的婚事还早,以后再说吧。”
安五娘不禁道:“就像姐姐跟我说的,姐姐也该有个成算才是。”
安初萦的情况,更不会有人帮她打算。女人出阁,就好比第二次投胎,能不能投个好胎基本决定了下半辈子的命运。
要是运气不好,像罗氏,周氏那种,年轻守寡,或者摊上安二老爷那种丈夫,也是一辈子糟心。
“我会的。”安初萦笑着说,“妹妹不用为我担心。”
就在安国公府众人收拾行囊之时,京城又出一件大事。
定远侯去世了。
年前定远侯府才过了七十大寿,据说老侯爷身体还好,至少还能见客。三个月不到突然去世,虽然有些意外,但想想他的年龄,也算是意料之中。
人生七十古来稀,能活到这个岁数己经是难得了。
因为是大丧事,本来己经准备要动身的三老爷都打算吊唁拜祭之后再走。
就在京城各府准备吊唁之时,定远侯府自家人先打起来了。
为了分家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