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首先是提高门票收入。

门票必须收钱,尤其是重要节假日,必须要抓住大好机会涨价。环视如今中国的广大寺庙,只要稍微有点名气,还有哪个寺是不收门票的?名气越大收的越高。高到离谱也没关系。

其次,巧立名目,增加庙里的“高消费”经营项目。

比如,烧香要买香,撞钟要花钱,求签要钱,解签也要钱,各种开光必须收费等等。只要有大把的钱,寺庙就可以提供各种规格的接待,烧头香、敲头钟、办各种价格的水陆道场,主持婚礼等等。

第三,加强功德钱的管理力度。

提高工作人员业务质量,小沙弥主动拿出功德簿让游客签名。并慷慨许诺:凡签上名字的,住持大师亲自念经,为香客祈福消灾。结果签上名之后,沙弥才说:“名字不是白签的,要捐功德钱,多少随意,三、六、九都行。”所谓三、六、九,就是3百元、6百元、9百元,3千元、6千元、9千元,3万元、6万元、万千元,随意挑选。

一般游客到庙里,寺里的和尚就会劝香客烧个高香,但是外面的香是不得带入,据和尚们说外面的香不干净,会脏了佛门清静之地。等香客烧完了之后,和尚才会告诉他们烧香要花的价钱,一般都要几百元以上,但不能讲价,因为讲价就表明心不诚。香客大多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得了。

在寺内请一炷香,最低价格200,最高不限!创造这个行业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大概是四川峨眉山的宝光寺:头柱香拍卖,成交价99万!啊!真是各大寺庙学习的楷模。香客们也不用担心自己没带足够的现金,因为和尚会拿出POSS机,让香客们刷卡。真是与时俱进。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风水轮流转,如今的各大寺庙里,不仅香火旺盛,而且各种与之相关联的买卖兴隆。和尚这行也成了赚钱的职业,收入甚至都超越了公务员。方丈们各个都是百万富翁!成了最赚钱和最受尊敬的职业。

当和尚如此赚钱,自然就有了不少拿假文凭的和尚混入了这支纯洁的僧侣队伍。为了增加收入,积攒人脉,有些寺庙还不惜聘请了几位假大师。这些“大师”已是业内的老江湖,说谎骗人的心理素质极好,能说会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有一批极度虔诚的善男信女做粉丝。成为他们敛财的不断的滚滚源泉。

这些大师基本上都是高级策划师,他们总是花样翻新的创造行业传奇。大师出奇迹,信不信由你。寺庙收入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大师的水平,如果大师能忽悠,就能把那些大款忽悠到自己的山门之下,开发善心,成为庙宇掘金的主力队员。

这些大师极具鉴赏人的本领,他们很会看人下菜碟,通过衣着、气质、谈吐即可判别是否是其下手的目标,若是有钱人,大师就会挖空心思,为香客算卦抽签,讲经说法,想方设法让香客落入圈套。如果碰到没钱的人,便一句:“施主与佛无缘”了事。在他们看来与佛有缘无缘,不在于人,而在于钱上。那些怀揣虔诚的香客跨入这些寺院的门槛的瞬间,就成为待宰的羔羊,少则数百,多则几万。在大师们极具煽情语言的威*利诱之下,佛门威严的气场和心诚则灵的心理暗示自然战胜理性,而那源源不断的功德钱最终便落入了寺庙的口袋。这项生意的利润如此巨大,以至于一些人趋之若鹜,不惜想方设法争当和尚、尼姑或道人,每月领工资,上班“礼”佛,下班还俗,收入高过白领。这一职业都成了很多人挣钱的渠道。常人如此,况孟庆琪乎?他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个大好机会,并以此庙宇为契机,从此走上了一条发财致富的佛光大道。

中国人就是有无限的创造力,把信仰都可以兑换成价值,那些神职人员居然可以心安理得的坐在佛像之下数着花花绿绿的钞票。同样是信仰,都是精神寄托。国外有教堂,中国有寺庙。但是两者却有着天壤之别。进教堂和进寺庙的目的却截然相同。西方人进教堂是为了忏悔,中国人进寺庙是为了贿赂。外国人进教堂是免费聆听牧师布道,忏悔自己的灵魂,接受神父的尽善尽美的劝导与教诲;而中国人进寺庙则是花钱烧香求佛保佑,破财消灾,或者花钱乞求祈求佛祖保佑平安、发财、升官、交好运。前者是灵魂的沟通与升华,净化心灵;后者则是企图用金钱图谋更多的好处与利益。由此可见二者的境界,孰高孰低已经一目了然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