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与国家的军队发生了战争,王克华他们这些老板的私兵被强征,去上真正的战场打仗。王克华还没来得及逃跑就被拉上战场参加了战斗。在战火纷飞的战场,说不定就会吃枪子。打了二仗,王克华再也无法忍耐了。这时,正好发了半年工资,他的班长就带着王克华、“小东北”和另外一个安徽人临阵脱逃,几个人偷偷逃出了战场。班长熟悉道路,一行人夜行晓宿,终于到达了当年偷渡的界河。每个人花了3块钱,坐船偷渡过江,从缅甸回到了中国。人生又回到了原点。一行人到昆明后相互留下联络地址便散了。
带着剩下的四千多元,王克华在昆明大肆挥霍,不到一个月就花光的所有的钱。这时的王克华经过战争的洗礼,已经让魔鬼缠身了,他不再是那个幻想着有朝一日成为一个救危救难无所不能的大侠的美丽少年,不知道是什么魔力,已经让他变成了沉默寡言的冷血青年。他不再把这个世界看成是美丽的,他的眼里只有罪恶。囊中羞涩的王克华怀揣着从缅甸带回的手枪,潜回了老家重庆。为了金钱,他第一次站在光天化日的闹市,公然举起杀戮之手,枪杀了重庆江北区取款女职员。王克华真是胆大包天,杀人作案后,竟然堂而皇之的潇洒的沙坪坝电影看了一场电影《第一滴血》。王克华作案后不但没有惶恐不安,反而竟然有如此闲情,真是令人惊叹。事后不到一年,又是为了金钱,他又一次举起手里的枪,对准了重庆沙坪坝区前来取款的一对夫妻。
也许当幼年的“武功”理想幻灭之后,他就开始寻找另一种更强大武器的路程,它可以在瞬间置人于死地,以获取财物,并额外地收获一种“凌驾他人生命”的变态快感。王克华在找到了存在于现实中的致命武器——枪,并疯狂地用它制造了一宗宗的命案。
在第一次举起枪之前,没有人注意到他发生嬗变的迹象。终于,他从一个热血青年辗转成为一个冷面杀手。从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掉进了深不见底的人性幽暗是岁月。狭隘自私的思想促使他公然无视我们这个社会。这个家伙就像是一个幽灵一样游荡在中国的大地,直到2002年10月,王克华在云南曲靖火车站候车室,被几个警员查获非法持有的“五四”式手枪一支,子弹6发。他因此被昆明铁路法院判刑3年,于2005年4月出狱。
此次被捕前,王克华身上已经背负了两宗杀人案和三条无辜人命。对于警方来说,本来这是一次极好的机会,让这个魔鬼能够即使归案,但是,由于阴错阳差,又让这个魔鬼逃脱了法网。身负命案,王克华并没有收手,出狱后,他仍在想尽方法获取枪支和子弹,继续疯狂作案。重庆市警方证实,江苏南京“1·6”持枪抢劫杀人案的现场遗留证物,与重庆3·19高新区石桥铺驻军哨兵被枪杀案现场遗留的弹壳DNA检材相符。使他在此后长达8年的时间里,犯下了一件又一件令人发指的罪行。
这类暴力恐怖分子犯罪大多都是凶残的,是的,王克华可以连环杀人而面不改色。这是因为他具有更强的*、支配欲望、*纵欲望。当他在社会上与人交往时,一旦得不到自尊心的满足,他就会产生杀人的意图。只有在杀人的过程中,他才能满足自己的支配欲。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能够第一次决定他人的生死。但这种病态的满足,也将他自己引领上了不归路。
确实如此。王克华的暴行,给我们社会留下了太多的伤痛,也让警方产生了太多的遗憾。我们没能有效地挽救被他杀害的那些无辜的生命,也没能及时拯救他一步步滑向深渊的灵魂。这起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案件,其侦破过程自然受到社会大众的密切关注。由于犯罪嫌疑人王克华作案时十分谨慎,从未有目击者见过其具体形象,使得常规的摸排工作几乎无法进行,案件侦破一度陷入困境。
看了文件里对王克华的介绍,于建中感慨万千,对王克华的介绍都是别人的讲述,没有太多实质的证据。甚至连一枚清晰的指纹都没有留下。现在提起王克华。这个比起小说中的“冷面杀手”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悍匪”,依旧令人瑟瑟发抖。因为他冷酷无情,无所顾忌,无所怜悯。他简直就是一个恐怖分子,他跟恩怨性犯罪不同,在他举起枪的时候,所有的人都会不寒而栗。因为,这颗子弹可以射向任何一个人。在他的眼中,只能看到钱,已经没有了人。
于建中着手研究王克华的材料,从体貌、步幅步态等多个方面将与案发现场画像一一比对,有理有据,最终确定了嫌犯的庐山真面目!为以后的破案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