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我是否有投资的价值呗。”
大胤朝初建的时候,为了鼓励农桑,朝廷对商贾打压严重,不仅征收很重的商税,还规定商人的后代不能参加科举。
不能参加科举,就没有改换门庭的机会,等于绝了商人的晋升之路。当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些商人会想法让自己的孩子娶书香门第或者官宦人家的女儿,让孙子改变身份,只不过这样的人家很少会愿意将女儿嫁给商人。
也有将女儿送给权贵做妾,若是能生下个一儿半女,那未来也算是有了靠山。
而更多的商人会对寒门出身的学子进行投资,不一定要求对方发达以后为他们做什么,只要记得这一份香火情,行事也会方便很多。
当初四方楼买那菜谱的时候也是这样想的,给的钱比预计的要多得多。
这也是商人们的生存之道。
听了薛青如的解释,薛瑶拧起了眉头,“爹,可我们不需要他的资助啊!”
谁知道接受了以后会怎样?
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软,以后对方做了犯法的事难道也让他们帮忙?“放心,其实他只是释放了一个友好的信号,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和气生财,这些商人最懂这个道理了。”
薛青如拆了礼盒,沈修能并没有送什么贵重的东西,一匹绢,一盒糕点,唯一贵重点的应该是几本书。
薛青如翻了翻,应该是江南那边的注释,对于目前的他来说还是非常有用的。
薛瑶对沈修能送的东西不感兴趣,她看了看已经空了的碗,对薛青如道:“爹,我们的凉粉只做了四人份的,现在都吃完了,娘和爷爷还没尝到的。”
林玉珍去之前的李稳婆家了,想问她一些关于这个时代妇人生产遇到的一些问题,而薛山因为木工活好,被叫去参与祠堂的修建了。
“那我们再做一次吧。”
沈修能的到来对于薛瑶一家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他如何想的不重要,如果薛青如没能在科举路上进一步,那么他们
(本章未完,请翻页)